发表时间: 2022-11-29 16:18:53
作者: 徐庆
来源: 迈奇咨询原创
浏览:
大家使用职业心理测评后,通常会得到一份职业心理测评报告。测评报告会告诉被测评者你的个人特点,推荐相关的职业有的还会建议相关的专业。那么,如何正确理解测评报告的内容呢?这就需要专业的测评解读师帮助大家理解测评报告。
测评报告需要解读,是因为测评文字看起来虽然容易理解,但是由于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不同方面的内容又有相互关系,所以理解起来很容易产生歧义。像我们群里有家长已经使用过Pathway Planner高校专业挑选与择业指导测评,这个报告为了减少解读工作量,特意选择了比较平实的文字,但一般人理解起来还是会有偏差。
对于测评报告理解的偏差,早在十几年前我在上海工作时就已经发现,当时我们使用PWP高校专业挑选与择业指导测评的企业版PXT给很多跨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通常会给做测评的中高层经理做一对一解读。这些中高层年薪一般都在30万以上,是精英中的优秀者,他们在理解报告时通常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对于尚未进入社会的高中生和家长,正确理解报告也不是容易的事。在给高中生和家长解读报告时,我们通常发现的问题是:很多家长会误解测评结果,认为测评分数高就好,分低则有问题--其实心理测评的分数高低并没有好与不好,只是代表偏离平均数的两种不同倾向,各有优劣。解读报告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正确理解报告,不致发生偏差。
报告解读的第二个优点,是把测评结果与学生的个人特点(能力、个性和兴趣)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到个人特质和职业的相关性,更好地了解职业和自己的关系。2016年高考前有个高三学生因为静不下来,学习没有效率来找我咨询,我帮她做了心理疏导,同时教了她放松方法,第二天爸爸特意打电话表示感谢,说他们父女之间沟通好多了,孩子还主动上调了高考分数的努力标准,同时希望我在咨询中帮助孩子克服过于敏感的问题,怕对高考有影响;当我了解到他女儿从小喜欢艺术,还参加了艺术类高校选拔时,就告诉他,敏感是所有有艺术天分孩子的共性;如果不敏感,孩子不可能在艺术上取得成就。从这个角度看孩子的敏感是个优点;只要控制得好,不影响高考就行了;当家长的这才放下心来。
解读报告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追求不可能的完美。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片面地用完美的标准要求孩子,结果是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孩子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在解读报告时,我们会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和完美的个性,任何特质都有优劣,让孩子减少压力,活得自信。
比如决断性,就是一个人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做决定的快慢。一个人成年以后做决定的方式基本已经固定下来,一般来说很难调整(注意,个性和行为是两回事,一个人的个性很难改变,但行为却可以调整)。那么,决断性高好还是决断性低好呢?如果一个人做决定快,如果最终是对的,我们会说他果断;如果做错了,就会说他鲁莽或者武断。个人做决定慢,如果最终是对的,我们会说他谨慎,做错了就是优柔寡断。
所以,要求一个人果断而不要鲁莽,谨慎而不要优柔寡断,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因为我们很难预知结果。不幸的是,这就是几年前一个年轻高中心理老师给他学生的建议。当他和我讨论他的测评报告时,他才发现自己错了,因为他自己都做不到。不现实的完美要求是我这几年做职业规划和心理咨询经常碰到的问题,为此我2015年特意写了一篇咨询心得:完美的幻影 ,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一看。当孩子放弃了不现实的完美要求后,他们的自信就会增加,更容易接受自己,也更容易为自己设定现实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从上述三个角度分析,大家可以看到测评报告解读的重要性。所以,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使用测评,大家一定要注意选择专业的测评工具,和专业的测评解读师。专业的测评解读师需要有比较专业的人才测评知识和实践基础,还要对于所选择的测评工具非常了解,很难在短时间内速成。所以大家在选择测评解读师时也要相当慎重。
已经使用过我们的职业心理测评的学生,解读报告前,最好根据要求详细阅读报告,并把相应的问题记下来,在报告解读时一起讨论;特别要注意我电子邮件中有关职业兴趣的文章链接---因为报告中的职业兴趣部分只有一段简短说明,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特意在邮件中附了一个文章链接,并把文章中的兴趣名称和报告中的名称作了一一对应,但是以前来解读报告的家长和学生多半没有注意,浪费了报告解读时间,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凡是使用了Pathway Planner高校专业挑选与择业指导测评工具的学生,在报告解读前一定要阅读意我邮件中的文章链接:霍兰德人格类型终身生涯主题分析,并注意测评报告职业兴趣名称和这篇文章的兴趣名称的对应关系:创造性-艺术型;财务/行政管理-事务型;人际服务-社会型;技术性-研究型;机械性-实用型;事业心-企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