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文库

如何看待职业心理测评的作用?

发表时间: 2022-11-29 16:01:57

作者: 徐庆

来源: 迈奇咨询原创

浏览:

我们一直在强调测评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的作用,相信大家一定对测评的重要性有了认识。可能有的家长会问,既然测评这么重要,我们是不是只要做一个测评,按测评上推荐的职业选择志愿就可以了?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职业心理测评在高考志愿填报决定的权重问题。


 对于职业心理测评的作用,通常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认为测评就是算命,不可信,很多事情只有自己经历就可以知道了;另一种观点是测评万能论。认为只要做了测评,就万事大吉,成功自然到来。这两种观点其实都很片面。


 一方面,我们不可能万事都去尝试,前人的优秀经验需要我们去继承,这样社会才会发展,人类才会进步,而现代职业心理测评(人才测评)已在西方发展了一百余年,相对已经比较可靠,可以帮助我们在人才识别和职业选择方面起到好的作用;好的测评可以帮助我们缩小职业选择的范围,不至于在几千上万个职业中间盲人摸象。在我们迈奇咨询2011-2022年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过程中,有很多学生都提到了职业测评帮助他们开拓了职业选择范围,选择余地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世界上也没有100%准确的测评,即使是好的测评,测量的角度依然有限。同时,即使个人选择的职业和其个人特点完全匹配,如果个人不做出努力,职业成功也不可能自动发生。因此,把我们的决定完全基于一个测评结果还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决策。


 根据西方专业的测评建议,好的测评即使准确可靠,在决策所占权重也不能超过三分之一。就像我们推荐的Pathway Planner高校专业挑选与择业指导测评 第二部分尽管列出了30-50个职业,但在前面仍然特别提出,“你应该优先考虑那些高适应性的职业。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工作匹配。应当注意的是,这些结果仅仅反映了思维风格、职业兴趣和行为特征的因素,其他重要的因素如教育水平、特殊技能与经验等等,在选择职业时也必须考虑。”


正如这段话所说,测评虽然重要,也有相当的数据支持,但只是考虑了思维风格、职业兴趣和行为特征,我们在选择职业时,还要考虑其他很多重要的内容,比如这个测评并没有考虑到我们现在的文理分科或选科因素,所以很多偏理工科的专业,有些文科生可能没有办法选择,或者可以选择但没有竞争力(当前有些艺术类专业向理科生开放,也有医学专业向文科生开放,但是尽管这些职业看起来很好,不过没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学起来很吃力,还有些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专业尽管文理兼收,不过文科生学起来还是很吃力,因为数学较弱)。


同时,还有很多同学的个人特长、详细兴趣特点,测评都没办法显现出来,这都需要学生和家长自己去挖掘,或者请我们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帮助挖掘。对自己挖掘得越深,越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即使很多学生选择的职业不受文理科限制,看起来也比较合学生胃口,但并不代表学生真正了解并接受这些职业的内容,如果事先不详细了解,很有可能在进入大学就读时出现问题。所以,即使在学生做了测评并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有了初步的选择,学生和家长还是要尽可能地去收集相关职业信息,看看这些职业内容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了解得多了,职业信息就出来了。


有的家长希望得到相对比较简便,集中的信息搜集方式,不过很可惜,当前我们国家相关部门这方面的信息集中度还不够。如果大家确实需要,家长或学生又有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可以了解很权威的美国劳工部职业信息网站,里面有美国大部分职业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知识、技巧、个性要求、职业兴趣特征等等,非常实用。


和大家讨论测评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的权重,希望大家充分利用测评提供的信息,更多地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孩子的个人特质,结合所有信息,去找到一个相对适合孩子的职业方向,并确定好自己的职业。关于测评,大家可以把它当作一个链接职业和个人特点的桥梁,相关职业是否真正是孩子所想所要的,我们还得

走过桥去看一看才知道,正如古人所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知彼只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选择志愿填报用的职业心理测评时,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要随意使用不靠谱的测评。

0
你的喜欢,就是我坚持写下去的能量器
好文推荐
已有0人推荐
文章推荐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鄂ICP备11011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