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2-10-31 21:00:00
作者: 徐庆
来源: 迈奇咨询原创
浏览:
案例基本情况:
吴辉,男,30岁,曾任某国企机械制造公司车间主任,后至美国留学,机械制造工程硕士毕业,回国之后希望有更多的薪水、更好的发展。但求职时总是被心仪的公司拒绝,倍感苦恼。遂求助于咨询师。
经过讨论,吴辉认识到个人优势在于:(1)美国留学的机械制造工程硕士,(2)以前国内机械制造公司中层管理干部经验,(3)流利英语,可和外籍高层无阻碍对话,随后,就把长期职业目标锁定为欧美公司制造工厂总经理。但当前应该怎样起步呢?
在后续现代生产管理的讨论中,咨询师发现,尽管吴辉曾经有过国企车间主任的经历,但因环境所限,对于现代制造业管理他只有基本概念,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和实践经验,无法满足外企制造业对高级经理人的要求。要向个人的理想职业目标发展,吴辉尚有一大段路要走,这也是吴辉回国后尽管有诸多面试机会,却一直没有得到聘用的原因之一。 如果一步到位不能成立,可不可以选择一个折衷的途径呢? 在中国投资的外资制造业公司中,除了独资企业之外,还有相当数量合资企业,由外方与中方合资组建。
这些企业的管理介于独资企业和国内企业之间,处于中西文化的碰撞之中,管理模式及水平也一直在变革。这种类型公司的中层经理,常常需要和外籍上司共事,同时又要和相对职业化程度不高的国内同事交流,因此需要较高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对国内现状的深刻认识。这种工作具比较高的挑战性--仅有国内企业经验的经理人没法胜任;纯外资公司经验的经理人也有相当难度,需要了解国内企业员工的真实现状才有可能。既有国内企业经验,又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可以用英语交流的人士相对则优势较大。
而吴辉碰巧符合这样的标准。至于吴辉对现代制造业模式了解的不足,则可以在合资企业管理模式转型中来逐步完善,同时需要在业余时间强化学习,这样提升二到三年之后,就有可能向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更进一步。
想通了之后,吴辉放弃了以前不切实际的求职幻想。接受了一家欧洲小型制造业公司的生产经理职位,开始了迈向理想职业的坚实一步。
两年后,吴辉告诉咨询师,他现在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自信,下一步准备向营运经理的职位努力。
案例评论:
有过国外留学经历的职场人,通常对个人期望较高,特别是那些有过国内工作经验的人士。刚刚从国外回来,他们通常会给自己开出较高的薪水,但常常碰壁,继而又对自己留学的经历产生怀疑,感觉自己投资不当。其实大可不必。 根据咨询师服务跨国公司的多年工作经验,一般欧美籍高管,通常会对有留学经历的求职者有很高期望-认为他们对西方文化认同度高,容易沟通;但除文化以外,他们更关注这类求职者在申请职位方面的专业能力。而这个恰恰是很多留学人的短板--他们很多没有相关知识,或只有概念没有实践经验,这样最终就会被拒之门外。
如果这些留学人士愿意放低身价,能设定相对合理的职业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弥补个人短板,逐渐提升专业度,潜力较未有留学经历的求职者,在外企的发展空间会更大。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已经成为职场人士的重要竞争优势之一。吴辉的经历就是典型例子—因为他们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生存经历,会帮助他们在跨文化环境中如鱼得水;而仅仅只有国内经历的人士,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拥有这种能力。
有关职场人士职业转换的更详细内容,请点击:职业规划咨询,让职业转换不再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