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2-10-31 21:00:00
作者: 徐庆
来源: 迈奇咨询原创
浏览:
湖北省宜昌市某重点高中2011届毕业生, 高考结束后即在家长指导下开始选择专业。为了尽可能好地帮助学生,家长求助于咨询师。前后共咨询五次(含电话交流一次)。各次咨询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次(面谈):和学生及其父母一起交流,确定辅导方案,建议使用美国专业测评工具Pathway Planner高校专业挑选与择业指导(PWP)作为了解个人的开始。
第二次(测评+面谈): 学生联网使用PWP测评工具, 测评报告帮助学生了解其思维风格、个性倾向和兴趣爱好,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最适合他们个人特点和发展潜力的可从事的职业建议。测评结束后咨询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报告,下次由咨询师解读报告并答疑;同时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按要求回顾小学/初中/高中经历,找出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兴趣所在,初步的价值观(下载Pathway Planner高校专业挑选与择业指导测评报告样本)
第三次(面谈):咨询师和学生见面,解读报告并答疑;随后检查家庭作业,核实相关优点和弱点,以及个人的初步价值观,随后让学生使用职业价值分类卡评估其价值观。最后和学生讨论相关专业,并建议高校专业查询网址及相关检索方法。
第四次(面谈):咨询师和学生见面,讨论其选定的若干学校专业。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学习初步的决策方法,咨询师帮助学生按学校专业、地点、学校以及录取可能性制订了主观评分表。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打分,并生成结果,以为最终决定参考。
第五次(电话咨询):学生最终自己选定了专业,以及三个目标学校。但对学校进一步选择没有方向。家长致电咨询师求助。咨询师比较三个目标学校相关专业的网上介绍,根据自己多年的职场经验和对高校的了解给出了参考意见。
2011年8月,学生家长电话告知咨询师,学生最终被目标院校相关专业录取。本案例成功完成。
一个好的高考志愿填报需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家长以及咨询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并就学生的选择提出参考意见。如果不考虑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能力、个性倾向和兴趣爱好,不考虑社会的需求,只是片面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不仅可能会造成大学专业报读失败。更重要的是,剥夺了学生成就自己,学习自主决策的一次重要机会。多年的职场经验告诉咨询师,如果不尽可能早地给机会让学生自我成长,就会推迟他们职场成功的时间。高考分数≠职场成功
本案例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性,高考结束后就在家长指导下早早探索相关职业;家长愿意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积极支持学生探索自己,帮助寻找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咨询师的作用才可以充分发挥。咨询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通常学生高考志愿的填报都集中在高考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这段时间学生要估分,选择院校和专业,所面临的压力难以想象,做出不合适的选择也在情理之中。这就不难解释为何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甚至在工作以后,对之前的高考选择后悔不已了(参考文章:高考来了71.2%受访者表示如果可能想重择专业
该学生是在高考结束后即在父母的指导下选择专业,面对诸多选择,已感精力透支,不堪高负;而更多的学生选择相对更晚。面对这样的高压,成人做出选择已属不易,何况对于尚未进入社会,围着高考指挥棒转的高中生?
在这样的高压力,要求从未做过选择的学生做出影响人生的重大选择有些勉为其难。更为合理的方式或许是延长选择时间,相对降低高考后的选择难度。在高考前几个月,在不影响备考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个性、能力及兴趣,结合社会需求,从容选择三至四个合适的专业;把在高考后的选择减少为估分、根据自己的考分情况选择合适的院校,相对减轻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诸多选择的压力,又把选择的时间段从20余天延长到三至四个月或更长,就有可能保证选择的有效性。
有关高考志愿填报的更详细内容,请点击:提前一年选择高考志愿